屈原是中國最古老的詩人之一,也是早期最具影響力的詩人,值得一提的是,他的愛國情懷投江壯舉,讓后世漸漸形成了一個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習俗,使得他名傳千古,永垂不朽!
本名:屈原
別稱:正則
字號:靈韻
所處時代:東周戰國時期
民族族群:楚人
出生地:楚國丹陽(今湖北省秭歸縣)
出生時間:公元前342
去世時間:公元前278
主要作品:《離騷》
主要成就:創造了楚辭體
信仰:道家
簡介:
屈原(約公元前340-前278),名平,字原,又自云名正則,號靈均,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。東周戰國時期楚國((今湖北省秭歸縣)人,他是一個黃老之學的傳播者。繼吳起之后,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。他因上奏不被楚王接受,他滿懷憂憤之情,跳入汨羅江(一說丹江)自盡。從而,世人為了紀念他,便有了端午節。
他創立了“楚辭”,也開創了“香草美人”的傳統。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,任三閭大夫、左徒,兼管內政外交大事。他主張對內舉賢能,修明法度,對外力主聯齊抗秦。后因遭貴族排擠,被流放沅、湘流域。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。憂國憂民的屈原在汨羅江(一說丹江)懷石自殺,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。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,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。
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,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人,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,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。
主要作品有《離騷》、《九章》、《九歌》等。他創造的“楚辭”,與《詩經》并稱“風騷”二體,對后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。
主要作品名:
《離騷》《天問》《漁父》《九歌 湘夫人》《九歌 山鬼》《九歌 湘君》《九歌 國殤》
《九歌 東皇太一》《九歌 東君》《九歌 河伯》《九歌 少司命》《九歌 大司命》
《九歌 云中君》《九歌 禮魂》《招魂》《卜居》《遠游》《大招》《九章之三 哀郢》
《九章之九 悲回風》《九章之一 惜誦》《九章之七 惜往日》《九章之六 思美人》
《九章之五 懷沙》《九章之四 抽思》《九章之八 橘頌》《九歌之六 少司命》
屈原簡介資料就為您介紹到這里,希望它對您有幫助。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。